天津城建大学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天城大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交流座谈,推动联合培养高质量研究生

近日,我校副校长阎兵一行赴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淡化所)进行交流座谈。淡化所所长相文玺、副所长初喜章、副所长王生辉、人事处、技术开发处、科技发展处关负责人导师代表等出席会议。我校研究生院、科技处、能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此次交流座谈是继6月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一行赴淡化所开展项目交流以来,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上的又一次重要推进。

我校一行在王生辉副所长的陪同下,实地参观淡化所的科技成果展室,详细了解淡化所的发展历程、高端技术创新成果及技术落地示范基地情况。参观过程中,双方就科研平台共享、相关领域技术难点、科研合作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上,相文玺所长向我校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淡化所长期致力于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专业领域的科研攻关,深耕相关领域多年,拥有前沿的科研项目、尖端的实验设备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与我校在海水源热泵、淡化技术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联合培养研究生将有效整合科研实践与教育教学资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期待双方能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充分释放各自的资源禀赋与核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阎兵对淡化所取得的技术成就表示赞许,并对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效。我校在能源动力、环境、材料等学科领域具有雄厚的人才培养经验和特色科研优势,与淡化所在海水淡化与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行业影响力高度互补。此次与淡化所携手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不仅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是着力培育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双方在实现优势互补,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

会上,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刘戈重点介绍了学校整体学科布局和研究生教育情况,展示了近年来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及学术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根据前期双方的合作,提出以联合培养为基础可展开合作的科研方向。通过共享科研资源、共组导师团队、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新模式。

交流座谈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配套资源条件、导师遴选与团队建设、课题联合攻关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推动“双导师制”落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探索资源共享、联合科研等深度合作路径。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围绕建筑环境低碳智能化营造、可再生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双方可以在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力争将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造成校所携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双方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国家复合型行业人才培养和重大领域科技创新贡献积极力量。

交流回顾

6月25日,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杨斌院长一行赴淡化所进行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交流。我校能源学院教师武振菁以“海水源冰浆热泵系统试验研究与应用”为主题进行汇报,淡化技术研究室谢春刚博士围绕LNG冷能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趋势,阐明海水冷冻脱盐机理与微观物理现象,为能源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全新的技术路径。与会专家领导针对海水源冰浆的市场应用场景与成本控制提出专业建议,并进一步围绕“双碳”战略下海水资源与海洋能的协同开发、在极寒/极热地区的适宜环境营造策略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为推动专项成果转化、拓展绿色能源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项目交流后,双方领导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双方初步达成在海水冰浆制取及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意向。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双导师制、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形式,让研究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实现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培育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我校校企合作迈向新台阶。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我校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性合作典范,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走深走实,携手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平台,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培养输送更多"懂理论、强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环保人才,为国家重大领域科技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