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研究生院与城市艺术学院联合承办的“城市艺术与创新设计”高峰论坛顺利举行。论坛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宁钢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守迁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余隋怀教授,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强教授莅临交流。天城大副校长阎兵出席,城市艺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代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会。论坛由城市艺术学院院长张小开主持。


会前,我校校长王中良、副校长阎兵与嘉宾进行座谈交流。王中良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校际合作等重点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王中良表示,“城市艺术与创新设计”高峰论坛的举办,是学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推动设计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教学路径的深化,推动设计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持续提升天津城建大学在设计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会上,阎兵代表学校致辞,介绍了我校城市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感谢众多专家云集天城大,共同围绕“城市艺术与创新设计”主题,用艺术赋能城市,以设计驱动未来,不仅对推动学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汇聚智慧力量,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让城市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实践。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碰撞思想火花,孕育合作契机,携手打造更具人文温度与创新活力的城市新图景。
在随后的主题讲座环节,四位专家分别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宁钢教授以《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以陶瓷设计为例》为题,回顾了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设计教育中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导向,指出本土文化传承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与会者重新审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孙守迁教授作题为《设计4.0: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深度融合》的报告,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范式的变革,探讨人机协同与智能创意的融合路径,提出以技术驱动推动设计教育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前瞻性思路。

赵强教授以《基于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分享》为题,结合多年主持与评审经验,系统分析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向、申报逻辑与材料撰写要点,为在场师生积极参与基金申报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指导意见。

余隋怀教授以《天工开物——探寻中华造物之美》为题,从中华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与哲学意蕴出发,展现传统技艺在现代语境中的活化路径,呼吁当代设计师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以当代表达方式传承民族工艺精神。
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设计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校设计学学科进一步发展。

阎兵陪同各位专家参观我校革命丰碑展馆,通过红色建筑深入了解天津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感悟红色基因的深厚力量。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搭建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路径。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设计学科与人工智能、民族文化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教育理念的系统创新与内涵提升,不断增强学科的时代使命感与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