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之际,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实效,7月14日,学校成功举办2025年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现场决赛。校党委书记史庆伟、副校长陈志华出席,组织部、宣传部、教工部、学工部、教务处、校工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教师代表作为专家评委参加决赛。各教学单位分管教学负责人及各专业教师代表近160人担任观众评委。


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历时2个月,经过各教学单位的组织推荐以及初赛的层层选拔,13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决赛。
比赛现场,参赛教师们围绕各自学科特点与课程内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逻辑清晰的讲授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课程思政理念。参赛教师们将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巧妙融合,有的通过行业榜样故事传递大国工匠精神,有的结合社会热点阐释科技创新与责任担当,有的以历史脉络串联家国情怀......呈现了一场场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展示,让课堂既有知识的厚度,更有思想的温度,赢得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角逐,经专家评委与观众评委的综合评分,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吕晨、体育部教师范学峰荣获一等奖;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陈建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李婧、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张威、理学院教师进晓荣荣获二等奖;外国语学院马金玲等7位老师荣获三等奖。

校党委书记史庆伟为一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副校长陈志华为二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组织部部长沙荔、宣传部部长高阳为三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教学展示后,陈志华对参赛教师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他表示本次教学比赛是紧扣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化“五育”并举,实现价值引领,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效的重要举措。他充分肯定了13位决赛选手在舞台上展现出的专业风采,表示各位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课堂,生动呈现了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勇担育人使命的良好风貌。他从教学思路设计、语言逻辑表达、教师教学气场、PPT制作展示等方面对参赛教师提出建议,鼓励大家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史庆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是对教师队伍政治素养、育人情怀与专业能力深度融合的一次检验,是推动党代会精神在教育教学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13位教师在讲台上以扎实的学识、创新的理念和精美的设计,展现了我校教师的风采。比赛虽已落幕,但育人使命永不止步,全体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锤炼专业本领,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一是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强化价值塑造。要立足学科特色,以强化价值引领的突破口,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创新育人模式,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金课”。要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统一,让课程思政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真正实现入脑入心。三是加强团队协作,群策群力汇聚育人合力。要统筹整合资源,共享优秀案例,持续打磨教学设计和技巧,将赛场经验转化为日常课堂的教学动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提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是学校落实党代会精神,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质效的具体行动。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校院二级竞赛机制,积极创新形式,有效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挖掘优秀教学案例,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着力构建“门门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格局,不断提升育人质效。
未来,学校将持续以教师教学竞赛为载体,为广大教师提供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展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