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天城大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聚焦“十五五”发展蓝图

全力贡献教育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研判“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剖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系统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


天城大师生积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史庆伟

/校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清晰的战略规划,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蓝图,为我们注入了强劲动力和信心。学校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对表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高站位谋划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以党建引领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对城市建设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城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师生,凝聚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确保“十五五”规划在学校落地生根,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天城大力量。


王中良

/校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确立了根本遵循,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扎实推进“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提升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全力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站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学校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天城大的新担当、新作为。


于 越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兼)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立起前行航标。高校作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十五五”时期肩负着重大使命。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制定学校科学合理的“十五五”发展战略,将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以“强基础、促融合、深改革”为发力点,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市、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沙 荔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党校)部长(副校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蓝图,是乘势而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系统阐述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六条重要原则,为新时代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锻造一支堪当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学校事业蓬勃发展筑牢坚实组织根基。


郝 琨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部长(处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制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人事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工部要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在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引育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事工作新格局。在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激发教职工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


王 健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部长(处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高校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我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握历史机遇,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专业特色优势,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融入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全过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赵国敏

/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处长(主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对于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城建类高校而言,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任务,就是将这一国家战略精准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施工图”与“实践路径”。作为教务处处长,我将着力推动构建“数字赋能、城建为体”的一体化育人新范式,通过系统性教育教学改革,将数字化基因深度融入城建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驾驭未来数字城市、引领城市发展变革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数字中国、构筑美好人居贡献力量。


刘中宪

/科技处处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作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生产实践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攻关能力,积极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校力量。


杨 斌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发展作出系统谋划与战略部署,既是动员令,也是任务书。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为能源学院院长,我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聚焦新质生产力前沿领域,优化学科布局;大力推动有组织科研,围绕国家需求组建跨学科团队;深化产学研融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培育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能源领域拔尖人才。


刘志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令我深感振奋。我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立足学院实际,优化学科方向与布局,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关键领域材料的自主研发,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取得新突破,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坚实的天城大“材料力量”。


王振坡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战略作了擘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令人倍感振奋、信心满怀。全会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为我国高校经济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焦城市经济、智慧城市管理、绿色建筑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何继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我将带领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将全会重大议题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与学术研究。扎实推进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系统融入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与个人成长目标紧密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砥砺奋进、勇担重任,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程星磊

/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将全会精神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在科研探索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力攻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荣 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教工党支部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受鼓舞,为国家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深度参与“十四五”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以及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的“揭榜挂帅”2个科技攻关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能在“十四五”时期为我国的科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非常荣幸。未来,我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同时,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恪守高校教师职责,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穆合普拉江•莫合特

/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令人倍感振奋。作为一名高校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全会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重要部署,与我们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高度契合、紧密相连。我将始终扎根学生工作一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青年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积极作为。


邢赵微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2级软件工程2班学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振奋人心,凝聚力量。作为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我对此感受尤为深刻。参军入伍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如今回到校园、走进实验室、参加科创竞赛,我更加体会到自主创新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我要把在军营中锤炼出的执行力与韧劲,转化为科研攻关中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同时,全会提出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也让我想起熔铸于军营的红色基因。我愿在校园中主动讲述强军故事,传承奋斗精神,用生动方式传播正能量,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强国与文化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乔 励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24级机械专业研究生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的科研实践提出了要求。真正的创新不应仅停留在技术前沿的追逐,更要扎根于人民真实需要——正如优化一条生产线,目标不仅是提升效率,更要赋予制造系统以应对变化的“韧性”。这让我更加明确,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真问题、服务真需求。我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生产线上,努力让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产业进步的动力,以专业所学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坚实而温暖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