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校地质与测绘学院院长汪东川带领师生赴浙江省嘉善县开展访问交流。师生一行先后到嘉善县人民检察院与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深入交流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在司法领域公益诉讼中的应用。


在嘉善县人民检察院,师生一行来到最高检公益诉讼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示范工作室,参观检察院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AI识别等技术打造的“卫星遥感+快速检测+数据分析”一键式智能化办案平台。该平台显著提升了发现跨区域、隐蔽性环境问题的能力,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与技术支撑。
研讨会上,嘉善县检察院检察长董孝威、副检察长黄冬磊、高级检察官徐煜围绕“遥感技术在公益诉讼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与我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探讨了进一步合作与技术研发重点,包括区域协作,打破行政边界,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技术升级,推进三维建模技术在公益诉讼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智能化发展,融合AI识别与遥感分析,提升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精度三方面内容。此外,检方还特别表扬了我校在读研究生马云峰、尉凯翔同学在实习工作期间的优秀表现,肯定了他们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态度以及在公益诉讼遥感应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

在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师生一行与龚建华教授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双方首先回顾了“公益诉讼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示范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情况,一致认为当前合作已在技术落地、平台搭建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验证了“校-企-检”协同创新模式的巨大潜力。在前期基础上,双方围绕后续在司法领域的深化合作进行了详细规划。未来将重点探索遥感监测证据的司法标准化、特定环境损害案件的量化评估模型构建等前沿方向,旨在将合作从技术支撑层面提升至行业标准与理论方法的研究高度,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AI+遥感+司法”创新范式,为公益诉讼乃至更广泛的司法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据悉,今年9月,浙江省嘉善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示范工作室”正式揭牌,深度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AI识别等前沿技术,成功打造了“卫星遥感+快速检测+数据分析”的一键式智能化办案平台。揭牌的示范工作室,正是我校地测学院与浙江中科长期合作的结晶。我校不仅凭借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多光谱数据反演等领域形成的核心技术体系,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更有学生团队深度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培养了卓越的工程能力,形成“技术研发、项目实践、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典范。后续,我校地测学院将与浙江中科及检方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核心技术迭代,探索AI大模型在遥感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将此成功模式向更广泛区域推广,力争打造成为“科技赋能法律监督”的标杆项目,为公益诉讼事业持续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嘉善之行,不仅加深了我校地测学院与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的交流合作,也为未来在产学研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科技赋能、协同创新”的理念,与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及司法实务部门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AI+遥感+司法”融合创新从实践探索走向标准构建、从平台建设走向系统赋能。将进一步强化跨学科科研攻关,加快推动遥感大模型、三维建模、智能解译等前沿技术在公益诉讼证据认定、损害评估与监测预警中的深度应用,持续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与区域治理能力提升。同时,学校将持续完善人才共育机制,鼓励更多学生投身于国家急需的交叉领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区域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