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强化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近日,由市教育两委、陕西省延安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京津冀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亚杰,学生李一帆、杨雯棋、李俊男一行与京津冀地区五十余支参赛队伍共同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了为期5天的研学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青年学子开展了两场助农直播,在抖音平台上热情推介苹果、红枣、小米等陕北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拓宽销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这不仅是一次电商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既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让全国人民透过屏幕感受到今日延安的崭新面貌,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直播活动之余,师生一行还走访了延安的多处革命圣地,在青春的行走中追寻红色足迹,于实地参访中学思践悟延安精神。行程首站,师生一行来到宝塔山,登高望远,回顾革命峥嵘岁月,接受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礼。随后,大家走进梁家河,在这片黄土地上聆听一段关于“扎根”的青春故事,体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干传统与为民初心。在杨家岭,简朴的窑洞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改变中国的伟大思想,展现出理论源于实践、在困苦中创造奇迹的磅礴伟力。最后,师生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丰富史料与珍贵文物,实现与那段光辉岁月的跨时空对话,进一步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参与本次“延安实践行”的师生,通过助农直播的躬身实践与革命圣地的探访,对延安精神有了切身的体悟。纷纷表示要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指引前进道路上的精神灯塔。
心得体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亚杰老师
在延安,助农直播让我看见黄土坡上的新希望,革命圣地则让我触摸到信仰的温度。从梁家河的知青窑洞到纪念馆的历史文物,先辈们扎根大地、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当下学生为农产品带货的热忱遥相呼应。这趟旅程不仅是一场红色教育,更是一次初心的唤醒——唯有把根扎进人民,把行动落在实处,青春与教育才有真正的重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一帆同学
当我真正站在延安的土窑前,粗糙的墙体无声诉说往昔,油灯与手稿静静陈列,仿佛仍在映照那段峥嵘岁月。这方土地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是口号,是纺车吱呀转出的希望;“为人民服务”不是标语,它早已融入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延安精神从不是陈列的展品,而是刻在实干里的信仰。如今,我们依然需要那股“不怕苦、敢担当”的劲头,唯有把先烈的精神化作做事的行动力,我们才能说真正读懂了延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雯棋同学
参加京津冀大学生助农直播大赛,来到延安这片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在艰苦中开辟道路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传承先烈精神从不是空谈,而是在每一次难题前不退缩、在每一次实践中办实事——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致敬,也是青春该有的担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俊男同学
走进延安,巍巍宝塔山静默矗立,珍贵文物无声陈列,泛黄的历史手稿静静展陈——这一切,仿佛将人带回到那段风雨如磐的奋斗岁月。通过实地走访,我深切感受到革命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崇高品质。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京津冀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暨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活动,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我校师生踊跃参与、躬身践行,以青春才智赋能乡村振兴,切实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与展示舞台,引导广大城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赓续红色血脉,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时代担当。